跑步vs自行車
自行車是一個close chain 的運動,跑步是open chain 。
騎車時,前脛肌、四頭肌只做向心收縮, 跑步時,腳跟觸地后,前脛肌、四頭肌會有短暫的離心收縮,來吸收地面的沖擊。我自己的感覺,是有點像煞車,這在跑下坡或trail時最明顯,你會覺得膝蓋上方被很用力拉住。
以往我有試過跑步后騎車,及騎車后跑步,總是覺得,騎車-跑步比起跑步-騎車來的順,難怪三鐵要這樣做。我也發(fā)現(xiàn),跑完一次10公里,會對第二天騎車有影響,連續(xù)跑下來,就會好一些。若只是騎車,兩星期才跑步一次,影響越明顯。這些現(xiàn)象,有可能是動作模式的問題,也可能是離心收縮的問題。
如果你的骨盆越后傾,那整個人的重心會往后,當(dāng)你腳往前跑時,重心可還拖在后面,一直覺得腳往前跑,下肢的位置,感覺比較往前,以鐘擺而言,可能只在5-8點中間活動,我自覺這樣煞車力道變重,膝蓋下彎明顯,膝蓋與脛前壓力越大,步伐也小。
當(dāng)可以把骨盆前傾,屁股往后坐,這時覺得下肢活動的位置,會往后移,以鐘擺而言,大概是八到四點鐘方向,比較沒有膝蓋頂住或緊繃的感覺,較感受不到明顯的煞車,腳底比腳像是圓弧一樣滾過地面,重心上下跳動也小,步伐也會變大,狀況好的時候,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大臀肌收縮的推進。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,似乎跑步與騎車的連結(jié)會比較容易,比較不會因跑步而影響到騎車。
the basic
重力
跑步是一負重的運動,所以,你如何對抗重力,是很重要的。你如果過度的對抗重力,那身體重心上下變化就更大,很費力。
自行車是一對抗阻力的運動,重力的因素較不明顯,即使是上坡,也是由轉(zhuǎn)動來推動往上走。
肌肉收縮力量
跑步與走路不一樣在于跑步有雙腳騰空期,你只能靠一支腳推進,所以,肌肉的收縮,跑的好的話,只要則推進和一些抗重力, 跑的的差,可能要負擔(dān)全部的體重,甚至更高。越是抗重力,力量越大。
自行車的阻力,以300瓦 100 rpm 來說,下踩的力量大概也只有30公斤左右。
肌肉收縮方式
跑步時,肌肉需在某些時候,做離心收縮。
自行車,肌肉只做向心收縮。
步伐數(shù)vs 轉(zhuǎn)速
一般人跑步時,步伐數(shù)大概在每分鐘70-80 stride ,有練過的 90就不錯了,能有100-110 ,就已經(jīng)是選手的水平,也大概只能跑短程。
自行車因為阻力較小,肌肉收縮可以更快,所以 可以很輕松的踩到100-110 ,也可以持續(xù)很久。
關(guān)節(jié)活動位置
跑步時,髖的活動位置,大慨在40度屈曲,到 15度伸展間活動。
騎車時,髖的活動位置,大概在90度屈曲,到 30度屈曲間活動,髖根本沒有伸展。
因為關(guān)節(jié)位置不一樣,所以肌肉長度也會不一樣,會影響到肌肉收縮。
運動訓(xùn)練有專一性,也就是說,要跑步進步,最好還是跑步。
自行車選手,一般在賽季時,不會把跑步列為訓(xùn)練。大概在非賽季時,才會去跑步。想要靠跑步來訓(xùn)練騎車的肌肉,是比較不實際的。但是跑步可以維持心肺功能, 一般跑步時,心跳也比自行車快,如果你騎車時,對于高強度的騎乘有適應(yīng)的問題,也許跑步會有一些幫忙。
我騎車也跑步,但是目標(biāo)在都是尋找動作的協(xié)調(diào)性,兩者目標(biāo)并無沖突。我也覺得,自行車比起跑步容易,有時,跑步狀況不佳,可能是騎車騎太少了。
作者:dr 蕭
作者博客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drshiao-sportzen